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,為了實現對酒類食品的有效監管,廣州市食品藥品管理局按單一品種跨環節成立了酒類監管科室,專門負責對廣州市酒類食品的安全監管工作。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,酒類監管科共立案查處80多宗,貨值金額390多萬元,罰沒金額400多萬元,沒收各種“問題”酒6000多瓶。
據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近年來,酒類打假已經常態化,主要以市場上暢銷的名優白酒、葡萄酒和品牌洋酒為重點品種。監管人員根據線索信息進行實地暗訪摸查,掌握生產經營活動情況,在廠家打假維權代表的支持下,第一時間對涉案物品進行控制,在案發現場固定制售假的證據,并對涉及的上下游線索進行摸查,為案件的裁定提供了有力依據。
除了對暢銷重點品種常態化的監管,該局還開展酒類生產企業普查,建立相關信息庫。2016年對全市32家酒類生產企業進行檢查,掌握了企業基本信息,并在此基礎上,建立了全市酒類生產企業信息資料庫,制作了廣州市酒類生產經營單位分布地圖,方便監督檢查。
2015年、2016年,廣州市食藥監局組織了酒類行業協會、洋酒協會、酒類食品市場經營管理者和部分酒類生產企業等單位,共同探討建立健全政府、企業、社會等多方協作的酒類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。
假冒偽劣酒類食品展示。
該局有關負責人也坦承,仍存在個別酒類經營者未按要求履行進貨查驗義務,存在上門推銷、回收、代銷、代購等現象,索證索票、臺賬記錄不規范;市場上“以假充真”、“以次充好”、“傍名牌”等現象依然存在,制售假酒“化整為零”時有出現。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信心。
為此,廣州市食藥監局將進一步加強監管,并呼吁酒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,繼續推進酒類食品的社會共治。